3月21日,由泰國發出的2櫃泰國龍眼和越南發出的2櫃越南火龍果,經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以下簡稱“南向通道”)通過公路運輸,順利抵達重慶保税港區。這標誌着重慶首次由陸路“南向通道”進口東南亞水果,比傳統江海聯運方式節省約27天時間。 重慶保税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貨物經雲南磨憨口岸到達重慶口岸,全程耗時9天,待進一步熟悉過境通關各項流程,全部用時可縮短至7天左右。 “南向通道”於2017年9月正式開通運營,是以重慶為運營中心,以廣西、貴州、甘肅為關鍵節點,與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形成區域聯動、國際合作的複合型國際貿易物流通道。通道北連絲綢之路經濟帶、南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東連長江經濟帶。 此前,東南亞進口水果大多通過雲南磨憨口岸清關後發往廣州江南市場或國內其它市場。而重慶打造的“南向通道”為東南亞進口水果打通了新的物流通道。此批測試的進口水果通關採用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自境外出關開始,由重慶海關進行全程監測,實施屬地報關,整個冷鏈運輸過程中保證温度全程維持在1°,保證了水果的新鮮。 據瞭解, 2017年重慶水果生產量達537.8萬噸,水果消費量達300億。重慶保税港區表示,下一步將打造進口水果分撥中心,通過不斷擴大進口水果量,進一步豐富進口水果市場,輻射西南、西北地區,通過對進口水果的集散和分撥,使東南亞乃至全球水果的進口在重慶實現“常態化、規模化”。
|